传统隧道施工人员管理方式
传统方法采用的是“一人一本一洞口”的管理方式,即一个值班人员拿着一个记录本在一个洞口当“守门员”,记录本记录的信息根据施工单位的要求各不相同,一般会包括以下信息:姓名、单位(班组)、进洞时间、出洞时间,有的还记录机械、车辆进出洞时间。这种管理方式如果记录准确,则管理人员可以掌握洞内的施工人员数量,大概掌握洞内作业情况。
随着近年基础建设投入的增加,隧道施工项目数量也大大增加,发生意外事故的数量也不断增长,给国家、集体、人民群众造成了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。
因此,基于以上原因,施工企业有必要借助现代高科技手段,尤其在隧道施工过程中,建立起有效的预教、预测、预报、预警、预防体系。
隧道人员定位系统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
隧道施工是一项工序复杂的施工过程,各工种专业性强、差距大,各工序之间衔接紧密,涵盖爆破施工、喷射混凝土施工、钢筋焊接、钢筋绑扎、排水系统施工、人员与机械配合施工等复杂过程,每一道工序都需要人力来完成,机械不能够完全替代,因此隧道施工具有劳动密集型特点。
基本原理
人员定位系统最基本的功能首先是解决了施工人员位置的问题,它的基本原理来源于卫星定位系统,即通过3颗以上的卫星就可以将物体的三维物理位置进行定位。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将范围缩小,在一定区域内架设几颗“卫星”,通常称为基站,那么就可以实现在这个区域内将人员进行定位。
用于隧道施工的人员定位系统分为两种,第一种为精确定位,即利用2台以上基站信号将该区域完全覆盖,达到对施工人员精确定位平面位置的目的,任何一个施工人员都可以被显示出精确的洞内位置;第二种为模糊定位,即将隧道划分成若干范围(段落),在需要定位的段落里面安装1台基站,这样可以显示出该基站范围内(或该段落内)的施工人员数量、人员信息,但不能反应出人员的精确位置。
系统的建立
在需要定位的区域,根据实际地理位置安装多个基站,通过基站与传输接口的连接,再将总站与电脑系统连接,实现软件与硬件结合,最终形成人员定位系统。
出入洞管理
此系统还可以作为考勤之用,在选定的时间范围内可将施工人员进出洞情况汇总成考勤表,作为考勤依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