项目动态
项目动态 > 拌合站智能监测应用指南
2025.09.25

在公路、铁路、桥梁等基建中,拌合站作为混凝土、沥青等核心建材生产核心,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工程质量与进度。拌合站智能监测系统依托物联网、大数据技术,破解传统人工管理数据滞后、误差大等痛点,成为工程建设关键支撑,应用场景与范围广泛。


一、拌合站智能监测的核心应用场景


拌合站智能监测系统深度融入生产、管理、监管全链条,核心场景聚焦三大领域,解决实际运营难题。


(一)生产过程实时管控场景


材料配比、搅拌时长、温度是拌合料质量关键。传统人工控制易出疏漏,埋下隐患。拌合站智能监测系统在配料仓、搅拌机等设备装传感器,实时采集原材料投放量,监测搅拌筒内物料温湿度、转速,参数超标立即声光报警并推送信息至管理人员手机,实现 “异常即预警”。


某省高速拌合站应用该系统时,一次沥青作业中,系统监测到沥青温度降至 150℃(标准 160-180℃),随即停产报警。维修人员依系统定位更换加热管,避免 20 吨不合格沥青料产出,挽回损失超 5 万元

 

image.png


(二)远程监管与协同场景


大型工程常面临多拌合站分散、总部监管难问题。拌合站智能监测系统通过云端平台,将各站点生产数据(日产量、合格率等)、设备状态(转速、故障记录等)实时传至总部监控中心。管理人员无需到现场,通过电脑或手机 APP 即可查看各站运行,实现 “远程一键监管”。


某铁路集团高铁项目含 6 个拌合站,分布 200 公里内。借助该系统,总部实时对比各站混凝土强度数据,发现某站点 3 批混凝土强度略低后,远程下达配比调整指令并派技术人员现场指导,2 小时内解决问题,避免工期延误。

 

(三)成本与能耗优化场景


材料浪费、设备高能耗推高工程成本。拌合站智能监测系统精准计量原材料领用、消耗、余料,结合生产计划生成需求清单,减少 “多领少用”;同时统计设备能耗(电能、燃油),识别高能耗设备及时段,为节能改造提供依据。


某市政拌合站应用该系统后,发现搅拌楼除尘设备非生产时段高功率运行,日均浪费 80 度电。按系统建议设 “按需启停” 模式,每月省电费近 2400 元;优化砂石料配比后,每立方米混凝土材料成本降 12 元,以月产量 2 万立方米算,每月减成本 24 万元 。

 

image.png


二、拌合站智能监测的应用范围


拌合站智能监测系统适配性强,不受工程类型、拌合站规模限制,覆盖各类需拌合站参与的建设场景。


(一)工程类型范围


从公路、铁路、桥梁、隧道等交通基建,到房屋建筑、市政工程(道路改造、管网建设)、水利工程(堤坝、水库),再到风电、光伏等新能源项目基础施工,只要涉及混凝土、沥青、水稳层等拌合料生产,拌合站智能监测系统均可保障质量与效率。


如某水利枢纽拌合站,通过该系统严控混凝土抗渗等级,确保堤坝汛期防水达标;某光伏项目基础施工中,系统精准管控混凝土配比,保障光伏支架安装稳定。

 

image.png


(二)拌合站规模范围


无论是大型国企 “万吨级” 拌合站(日产量超 5000 吨),还是中小型民营 “千吨级” 拌合站,拌合站智能监测系统均可按需配置。大型站可部署全流程监测模块(含生产、设备、人员、成本),实现全方位管控;小型站可选核心功能模块(如配比监测、产量统计),降低投入,实现 “按需付费、精准适配”。


不同规模拌合站通过该系统均能提升管理效率:大型站强化统筹协调,小型站聚焦核心质量管控,满足各自运营需求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