项目动态
项目动态 > 桥梁工程张拉压浆施工技术要点解析
2025.04.28
    张拉压浆作为桥梁预应力施工的核心工艺,通过预应力筋张拉建立结构初始应力,再以压浆形成筋 - 混凝土协同受力体系,对提升桥梁承载性能、延缓结构病害具有关键作用。本文结合工程实践,从工艺原理、操作要点及质量控制等方面展开分析,为施工管理提供技术参考。

二、张拉施工关键技术控制

(一)施工准备阶段

设备与材料检验

张拉设备(千斤顶、油泵)需按规范标定,精度误差≤1%,配套标定周期不超过 6 个月或 200 次张拉作业。预应力筋进场需查验力学性能报告(抗拉强度、伸长率等),并进行外观检测(无锈迹、损伤、油污)。

技术方案与交底

依据设计图纸编制专项张拉方案,明确张拉顺序(对称原则)、控制应力(通常为标准强度 75%-80%)及伸长量校核要求。对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,重点强调安全操作规程与应急处理流程。

构件条件验收

混凝土强度需达设计值 80% 以上(以同条件试块为准),张拉端表面应平整、无蜂窝麻面,锚垫板与孔道中心线垂直偏差≤1mm。

(二)张拉操作技术要点

张拉顺序优化

简支梁采用两端对称张拉,连续梁遵循 “先腹板后顶板、先短束后长束” 原则,多跨结构按 “中跨→边跨” 顺序进行,避免结构偏心受力。

双控法质量控制

采用 “应力控制 + 伸长量校核” 双控,理论伸长量按公式计算(ΔL=PL/(AE)),实际与理论偏差需≤±6%。张拉分阶段进行:0→10%σcon(初应力,测初始伸长量)→100%σcon(持荷 5min,消除松弛损失)→锚固。

安全操作要点

张拉区域设置警戒区,严禁人员正对锚具站立;设备运行时观察油表读数与机械声响,发现异常立即停机;恶劣天气(风力≥6 级、雨雪)暂停作业。

(三)常见问题处理

断丝滑丝:单束断丝率≤1% 且总数≤结构钢丝总数 1% 时可忽略,超过则更换钢束;检查锚具安装精度与预应力筋锈蚀情况。

伸长量超标:核查孔道摩阻损失(实测值与设计值偏差≤20%),调整张拉控制力或采用超张拉(不超过 105%σcon)。

三、压浆施工工艺要点

(一)施工准备工作

浆液材料要求

采用 P.O42.5 水泥配制浆液,水胶比 0.26-0.28,掺入高效减水剂(减水率≥20%)与微膨胀剂(膨胀率 0-3%),稠度控制在 10-18s,3h 泌水率≤1%,7d 强度≥30MPa。

设备调试与孔道清理

压浆泵压力≥1.0MPa,流量 3-4m³/h;搅拌机转速≥1000r/min。孔道采用高压水冲洗(压力 0.3-0.4MPa),后用压缩空气吹干,确保无积水、杂物。

(二)压浆操作规范

浆液拌制与运输

先加水开机,再投料搅拌 3min 以上,浆液温度≤30℃且≥5℃。运输过程中低速搅拌(30-50r/min),停放时间≤45min,超时需重新检测稠度。

压浆顺序与压力控制

遵循 “先下后上、先下层孔道后上层孔道” 原则,曲线孔道从最低点压浆,最高点排气。初始压力 0.3-0.4MPa,终压 0.5-0.7MPa,持压 3-5min,直至出浆口流出同稠度浆液并封闭排气孔。

真空辅助压浆(可选)

当孔道长度>50m 时采用真空工艺:先抽孔道至 - 0.06--0.08MPa,再以 0.3-0.4MPa 压力压浆,提高密实度。

(三)质量验收与养护

外观检查:压浆后 3d 内观察构件表面,无漏浆、裂缝为合格。

密实度检测:7d 后采用超声回弹法或钻孔取芯(抽查率≥3%),芯样强度与饱满度需符合设计要求。

养护要求:构件覆盖保湿养护 7d,环境温度低于 5℃时采用蒸汽养护,禁止洒水。

四、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

(一)过程控制要点

建立三检制度:班组自检→技术员复检→监理验收,重点核查张拉记录(应力值、伸长量)与压浆记录(时间、压力、浆液用量)。

环境监测:夏季避开高温时段(>35℃),冬季采取保温措施(浆液温度≥5℃),防止浆液速凝或冻胀。

(二)安全风险防控

张拉设备定期校验,油管接头牢固无泄漏;

压浆时禁止正对排气孔站立,防止浆液喷溅伤人;

施工现场设置明显警示标志,夜间作业配备充足照明。

    张拉压浆施工质量直接决定桥梁预应力体系的有效性,需从材料检验、工艺参数控制、过程验收等环节实施全流程管理。通过优化张拉顺序、严格浆液配比、强化设备维护及落实安全措施,可显著提升施工质量,保障桥梁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,为同类工程提供技术借鉴。